整体难度评价:AP 世界史Set2北美卷
总体来看set2难度没有太多变化,考察知识点较为常规,主要重点集中在U3-6,如果是对Industrialization和Columbian exchange这两个重点知识点比较熟悉的同学会更有答题优势。
SAQ题目分析
SAQ 1分析
考察工业化对中印关系及茶叶产业与全球经济的影响
👉A小问
这一小问属于总结文本类题型,让我们找出作者在文中关于茶叶生产的一个论点。要明确指出作者认为印度取代中国成为英国主要茶叶供应国,这是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推动下的结果。
👉B小问
这一小问要求描述英国茶叶进口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本题最好强调工业化或机械化(mechanization)导致印度茶叶生产成本下降,同时由于印度作为殖民地会更方便受英国控制与发展茶产业,导致中国无法与其竞争。
👉C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提供一个证据支持作者关于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陷入混乱时期”的说法。可以举例如太平天国起义(Taiping Movement)、义和团运动(Boxer Rebellion)、欧洲帝国主义(European Imperialism)等历史事件,展示中国社会动荡。
SAQ2分析
考察非洲的去殖民化以及冷战背景下的美非关系
👉A小问
这一小问属于识别动机类题型,要找出美国官员担心共产主义的一个原因,聚焦冷战的背景。本题考察的是冷战期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回答时应指出美方担心共产主义在非洲传播会威胁其全球利益。
👉B小问
这一小问属于描述背景类题型,聚焦非洲被殖民的背景。本题可以说欧洲列强在19世纪末也就是1884年的柏林会议(Berlin Conference)上“瓜分非洲”(Scramble for Africa),从而建立殖民统治。
👉C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分析二十世纪下半叶非洲的政治局势。答题应指出非洲decolonization的政治诉求,包括要求平等、反对殖民、寻求经济援助等。
SAQ3分析
考察1450-1750这段时期火药技术、军事扩张与海洋探索带来的经济变化
👉A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指出在1500年之前对火药技术传播有贡献的历史发展。可以说丝绸之路(silk road)与蒙古帝国(Mongol Expansion)促进火药从中国传播至中东与欧洲。
👉B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写出1450-1750年间,军事技术的使用影响陆基帝国发展的一种方式。本题可以说gunpowder(cannon and musket)帮助如奥斯曼、莫卧儿等帝国扩张,巩固政权。
👉C小问
这一小问要指出1450-1750年间航海技术对经济变化的一种贡献。本题直接举例technology如compass、astrolabe、lateen sail等使跨洋航行更可靠,从而开启全球贸易网络(如Trans-Atlantic Trade)。
SAQ4分析
考察20世纪的技术发展与全球政治经济变化
👉A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写出20世纪在通信或交通方面的一项技术发展,可以举例如Internet, satellite television, jet aircraft等。
👉B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解释核技术对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指出冷战中的核威慑(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导致美苏避免直接冲突,同时也促成军备竞赛与外交谈判(如SALT)。
👉C小问
这一小问需要解释新技术的传播如何促进了20世纪经济活动的增长,可以举例技术如自动化生产线(assembly line)、信息技术进步、跨国通信推动全球化(globalization)、贸易扩张和生产效率提高。
DBQ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U5-6的内容,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为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劳动参与机会,也催生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然而,这些“机会”往往伴随着恶劣的劳动条件、性别歧视与社会压力,使女性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工业化既是女性拥有权利的起点,也是被压迫的延续。不同地区女性的经历差异体现了全球工业化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Doc 1:1890年代,俄国工厂女工组织者的回忆录(1926出版)
- 内容概述: 描述一位文盲的女工Maria在工人协会中担任领导角色,努力学习识字来提升自己。
- 分析: 工业化催生女性工人组织参与与政治意识觉醒,赋予她们组织与表达的机会,尽管她们原先缺乏教育资源。
- HIPP: 来自苏联时代的革命回忆录,具有强调阶级斗争与女性赋权的倾向。
Doc 2:1902年奥斯曼帝国丝绸工厂女工明信片
- 内容概述: 图像显示女性在男性监管下工作。
- 分析: 女性虽被纳入工业劳动体系,但仍受制于性别权力结构,说明“就业机会”并未真正带来权利平等。
- 关键词: gender hierarchy, factory supervision, patriarchal structure
Doc 3:1907年,何殷震(中国女性主义者)在日本发表的文章
- 内容概述: 批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压榨女性,指出即便有工作,女性仍受贫困与压迫。
- 分析: 明确反映工业化带来的“就业”是虚假的进步,女性在资本主义体制中处于被剥削地位。
- HIPP: 作为流亡中的革命者,她的文章旨在唤醒女性阶级与性别意识,有明显的政治主张。
Doc 4:1912年俄国地方政府关于农村女性劳动的报告
- 内容概述: 男性外出从事工厂劳动后,农村的女性承担起传统男性职责(如耕作、纳税、担任村官)。
- 分析: 工业化改变了家庭分工,农村女性“被动提升”了社会地位,显示出责任增加但未必带来权利平衡。
- 关键词: gender role shift, rural labor, local authority
Doc 5:日本女工高井敏子回忆录(1910–20年代)
- 内容概述: 女工童年进入纺织厂工作,起初充满希望,实际却经历长工时、低工资与身体摧残。
- 分析: 女工被产业招募者诱导进入工厂,现实却是系统性剥削。表面上的“机会”隐藏深重压迫。
- 关键词: child labor, false promises, industrial discipline
Doc 6:1940年前后,南非白人女工领袖自传
- 内容概述: 为谋生从农村进城,最初对收入感到自豪,但经济大萧条令其失业,经历城市贫困与不稳定。
- 分析: 工业化城市带来短暂的经济独立,也伴随失业与生存危机。女性逐渐拒绝传统农村角色,转向劳工组织。
- HIPP: 作为工会活动家,其陈述强调女性工业工人的尊严与非传统生活选择。
Doc 7:黑人南非教育家Ellen Kuzwayo的回忆录(1985年)
- 内容概述: 随着黑人土地被剥夺,女性承担起家庭与社区领导职责,许多人进入城市当女佣维持生计。
- 分析: 工业化间接破坏黑人女性的土地与社会支持系统,迫使其迁移至城市,并承担“看不见”的照护劳动。
- 关键词: forced urbanization, domestic labor, racial and gender oppression
LEQ题目分析
题目2分析
In the period circa 1450 to 1750, new connections between world regions led to the movement or transfer of people, animals, plants, and pathogens.
Develop an argument that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movements or transfers led to demographic, cultural, or social changes across the Atlantic region during this period.
本题属于典型的Columbian Exchange/Atlantic World类题目,可以根据过程分析结果,要求分析1450–1750年动植物、病原体与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或文化变化的影响,主要聚焦在U4-5的内容,属于非常简单的问题。
可以写作的角度如下:
👉人口变化(demographic)
美洲原住民因小pox等疾病大量死亡(population collapse)。非洲奴隶跨大西洋迁徙(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导致非洲某些地区人口减少。植物(玉米、马铃薯)进入欧亚非,带来人口增长(Europe and Africa)。
👉社会结构变化(social)
奴隶制度和种植园体系在美洲建立,形成种族等级制度(casta system)。欧洲移民带来新社会秩序。
👉文化变化(cultural)
天主教等欧洲宗教传入美洲,融合或压制本土宗教。非洲文化(语言、音乐、宗教)在加勒比地区、美洲部分地区存续或融合。
题目3分析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nlightenment philosophers developed new ideas about individual rights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s.
Develop an argument that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Enlightenment ideas encouraged movements for political change and/or social reform during the period circa 1750 to 1900.
本题属于因果联系题,要求我们分析启蒙思想如何促进政治革命(如独立战争)或社会改革(如反奴隶制运动、女性权利运动)。时段涵盖1750–1900,包含美、法、拉丁美洲革命以及工业化社会改革。
可写方向如下:
👉政治变革(主线内容)
美国独立战争(inspired by Locke, natural rights)。法国大革命(Rousseau, popular sovereignty)。拉丁美洲独立运动(Simón Bolívar influenced by Enlightenment ideals)。
👉社会改革运动(social reform)
废奴主义运动(Enlightenment ideas of equality)。女性主义思想萌芽(Mary Wollstonecraft)。宪政改革与自由言论权利的扩展(如英国1832年改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等)。
👉限制性分析(复杂理解)
虽然启蒙思想广为传播,但大多数社会改革推进缓慢,仍受到传统宗教、等级制度阻碍。
题目4分析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mpet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along with intense nationalism contributed to global conflicts.
Develop an argument that evalu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nationalism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global conflict during this period.
本题属于因果分析题,核心是比较 nationalism 与其他动因(economic interests, political rivalries)在导致20世纪全球冲突(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中的相对重要性。
可写方向如下:
👉民族主义的影响
一战前巴尔干地区的泛斯拉夫主义、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导致刺杀事件。二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纳粹)推动扩张与侵略。二战后殖民地民族主义推动去殖民化过程(如印度、非洲)。
👉经济动因对比
德国因《凡尔赛条约》后的经济危机推动希特勒上台。大萧条加剧各国对外资源与市场的争夺(日本入侵中国)。
👉意识形态与政治动因
冷战时期美苏对抗(资本主义 vs. 共产主义),虽然与民族主义相关但本质是制度竞争。
本文作者
AP备考福利:2025 FRQ真题免费下载
TD整理了CB目前在官网最新更新的2025年北美卷的AP FRQ真题免费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TD客服马甲,给马甲发送暗号「2025frq」即可领取~其他科目真题将随官网更新陆续放入分享链接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