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分数,到底在“评”什么?

每年五月、十一月,一批批IB考生“哀嚎遍地”:

😩抓头哭泣鬼大叫说:“我做了这么久的CAS居然不算分!?”

💀秃头IBer抱怨道:“我IA自信满满,结果老师只给7,但是大考出来是5!?”

🫠Mental Breakdown吐槽:“我40+没考上top大学,同学35分却收到这么offer!?”

(图片出自网站Make a Meme)

那么,IB究竟是如何评分的?为什么你分数上不去?你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打在点上”?别怕,今天我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一次搞清楚IB评分体系的所有细节!

Part 1:IB总分怎么构成?

IB课程分为六门学科课程 + 3门DP核心课程,总分45分:

每门课满分为7分(一共6门课✖️7分 = 42分)

DP核心部分:T.O.K + EE + CAS,其中T.O.K和EE合计最高合计3分,CAS为通过OR不通过

也就是说,想拿满分45分,光靠学科强不够,核心课程也得认真搞!

📌 TIP:大部分大学Offer分数线为36-40分,Top名校则常常要求42-45!

📌 CAS丝润不打分,但!不通过就:💥Bye~Bye~Diploma💥

📌Lowkey~你以为IB是修炼智商?实际上是修炼耐力🧘、结构思维🧩、考前爆肝能力📑

(图片出自reddit)

Part2:每门课是怎么打分的?Internal、External评估全拆解!

很多IB学生陷入一个误区:“只要考试考得好就没问题。”

打咩~错!IB的打分不是一次考试决定的,而是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共同组成的。

换句话说,不像高考,IB会给同学们留有很大的容错率!

🎯 External Assessment(外部评估)= “大考为王”?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绝对!

很多IBer一听到 External Assessment(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大考”),立马精神紧绷:

“完了完了,如果任何一课写挂了,我GPA直接GG(=完蛋)!”

别急!“大考”固然重要,但它未必是一锤定音的“天命之考”,小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大考”的实际重要性。首先,External Assessment在小编严重要分两种情况看:

🗓 情况1:5月份考生(北半球大多数IBer都是五月份考试哟~)

其实,对于大型考试紧张,“一锤定音”容易考不好的同学们,你们占了大大的福利啦!

对于5月份考试的IB考生来说,因为大学申请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之间,而你们真正的IB大考则安排在5月份:这意味着——申请材料提交时,你的大考分(External Assessment)根本还没出炉!!!大学看不到你的Paper1 Paper2的“实际成绩”,也不知道你Essay有没有翻车。

所以,决定你录取机会的,往往是由学校老师给出的Predicted Grade(PG,预估分)。而PG怎么来的?是综合你之前所有的作业、IA成绩、课堂参与度、mock考试表现等打包评估的“成绩画像”,也就是说,即使你“考砸”了几回,并不会影响到你被老师预测为“你可以拿7”。

可是,对于5月份的你们来说,平时表现=硬通货,前期摆烂=后悔莫及。所以,简而言之,平时分对于你们来说要大于你们最终“大考”的实际分数重要性。

🗓 情况2:11月份考生(多半为南半球、部分国际学校)

而对于11月考试的IB考生来说,大学申请的时间往往与大考时间高度重合。对于你们来说,申请美本第一轮的Early Decision(ED),或者Early Action (EA)的大学时,可以参考小编在情况1里的建议(因为那个时候你们的大考成绩并没有出);BUT但是,在RD轮时,你们的大考分数尤为关键,这个时候大学admission主要看的就是你们的实际大考成绩,而不是预估分(PG)啦。RD对于你们来说,其实就是Final定乾坤

在这种情况下,External Assessment(EA)就从“走个流程”变成了真·命运齿轮的转动者——拼的是你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效率、临场状态,还有那点不多不少的考试运气。

所以这时候,Final Review阶段千万别开摆!很多人最后冲刺阶段“从5提到6,从6逆袭7”,尤其是在数学和语言这种“后期拉分潜力股”学科上,提升空间惊人!建议11月份考试的你们多刷真题、看Rubric、整理错题本,一个不落。临门一脚,决定成败!

(图片出自网站Make a Meme)

🎯 Internal Assessment(IA,内部评估):你自己的“小论文”

在IB体系中,IA(Internal Assessment)是每门课必须完成的内部评估项目,通常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具体看你是HL or SL课程)。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后小测,而是你整个学习过程中最能体现独立思考、批判能力、逻辑推理的核心部分!

具体怎么体现?来看看这些“IA血泪史”例子:

🧮 Math IA:选择一个现实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什么“概率”“π的由来”“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其中,逻辑、图表呈现一个都不能少。

🔬 Chem IA: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验,从变量控制到数据处理,全部自己来。千万不要指望复制教科书,原创才是王道。其中,小编悄悄告诉大家:error analysis(错误处分析)是里面最关键,最抓分的部分哦~

📜 History IA:像历史学家一样,围绕一个选题进行文献研究、观点分析,最后写一篇严肃的探究报告,讨论不同的评判历史视角。

而且——经常会有小伙伴发出这样的疑问:“我IA自信满满,结果老师只给7,但是大考出来是5!?”其实,IA并不是你交给老师就完事了!

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会对全球样本进行抽查审阅。如果发现老师给分过高或评分不合理,直接打回重审,甚至整体降分,并且对你们老师提出建议!

⚠️ 所以,别再幻想“我跟老师关系好就能拿满分”了! IA是IB体系中对学术素养的核心训练,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尤其是在申请大学时,IA写得扎实、见解独到,还能成为你申请材料里的“亮点项目”之一。

所以呀,写IA就是一场小型科研项目,尽早选题、持续打磨,别拖到最后一晚“通宵赶工交天命”(小编知道这很难,但是小编真心认为这是最好的最有用的建议了~)。

(图片出自reddit)

Part 3:核心部分怎么拿满分?

很多人忽视DP核心,结果白白丢了这关健的3分。

📘 Theory of Knowledge(T.O.K)

1. 要求:写一篇1600字Essay + 一个TOK Exhibition

2. 评估方式:按A-E等级评分

3. 提分关键:论点明确、知识问题清晰、例证多元、有深度(小编几周之内会单独出文对TOK课程进行细节讲解和提分技巧解析)

📕 Extended Essay(EE)

1. 要求:这是一个4000字的独立研究论文,你就是这门课的“专家”

2. 坑:很多人经常踏入“高大尚”的误区(小编以后一会一条条为大家剖析~)

3. 评估方式:按A-E等级评分,评估深度、分析能力、引用规范等

📙 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

1. 它虽然不打分,但不通过就无法毕业

2. 要求:活动记录,需反思、计划、执行、总结

3. 评估方式:只有通过不通过,但是写反思很重要,不能“跑个步,交个‘照骗’就一聊聊之

下图便是经典的IB Diploma Points Matrix?它是用来判断你是否合格获得IB文凭的官方评分表。简单来说,它对你的 TOK(知识理论)和 EE(拓展论文)两个核心部分的得分组合进行交叉分析,最后决定你是否能获得额外的0到3分,以及是否满足获得文凭的资格。

(图片出自wikipedia)

Part 4:1-7相当于普通课程的几分的水准?

很多人会问:“我考得还行啊,怎么才5分?”那是因为IB评分是按“等级描述”来给分的,不是死板地按百分比。

我们先来看IB给的“抽象”的等级描述,以LanguageA为例:

7分:思想深刻,分析深入,结构优异,语言流畅无误

6分:思想明确,分析充分,结构清晰,语言偶有瑕疵

5分:思想基本清晰,分析尚可,结构一般,语言有误但不严重

虽然各个大学有自己的一套算法和“换算习惯”,但是为了让小伙伴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小编附上了一份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典IB等级换算为regular百分比成绩的表格:

(图片出自UBC官网)

📊不难看出,从各大高校的换算比例来看,IB课程的难度远高于普通课程体系。以UBC的换算标准为例,IB数学HL中的4分就相当于90%的成绩,已经对应传统体系中的“A”的优异成绩。而7分更是被等同为100%的满分段。换句话说,在IB中拿到6分,已经是极为出色的成绩;而想拿到7分,基本需要达到近乎“完美”的答题水平和极强的综合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全球能在某些学科中拿到7分的人不足10%。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才”考了6分,其实你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同龄人了!

(图片出自reddit)

🎬 最后,小编想跟小伙伴们说几句真心话:IB不是“变态考试”,而是一场英雄旅程!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脑袋嗡嗡”,想对着天吼一声:“全球最难课程到底怎么回事啊!!!”但请相信——IB的确难,但难得有意义、难得值得。它不是单纯考察你会不会刷题,而是在训练你如何成为一个有深度、有逻辑、有担当的终身学习者。

也许你现在还在为EE焦头烂额,为TOK抓耳挠腮,为IA深夜爆肝,但等你走过这一程,再回头看,你会发现:IB不是压垮你的砖头,而是你日后闯荡世界最硬核的“铠甲”!作为过来人,小编也在学习IB时发牢骚,熬夜,可是回头看,你会发现IB的痛苦是阶段性的,但是IB带来的能力是终身的,里面认识的人,走过的弯路,都会是你们日后的宝藏🏴‍☠️~~~

📣 最后,小编来一个幽默鼓励风格的“三句半”,为这篇文章做个轻松收尾~

学IB,真烧脑,分数机制看不牢;
PG飘,IA吵,EE写得心在跳;
CAS跑,TOK绕,评分标准像小抄;
别怕啊,我们保!💪🎓

IB备考资料合集免费领取方式

为了帮助广大的IBer充分学习与备考,TD为大家准备了IB备考资料合集,想要获得相关备考资料的同学,可以添加下方小马甲微信并回复关键词【IB】即可加入IB备考资料交流群,与各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进步,并领取所需科目的备考干货资料~

IB备考资料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