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27号的暂停美签面签的政策发布,很多人都开始担心自己已经预约的面签能过吗?会不会被卡?没有预约又或是I-20还没下来怎么办?
我们想说,确实最近风声紧,但政策没有正式落地,很多人依然顺利通过了签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人表示被check了社媒账号。
那么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到底该不该担心?又该如何准备?
这篇文章就为你梳2025目前的签证现状、潜在风险点、准备建议和过签经验,务求让你少踩坑,顺利赴美!
目前“检查中国学生社交媒体”政策到底落没落地?
首先强调一点:
美国国务院并没有发布任何“检查中国学生社交媒体”的新官方政策。
但美国签证官员始终有权在面试中根据判断提问、延伸询问,包括背景调查和补充材料要求(即check)。
本次传言大致来自:
1.近期部分留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被问社媒账号”的经历;
2.某些地区签证官提及希望了解“社交活动/言论背景”;
因此目前的判断是:
暂无政策落地,个别签证官可能“试探性提问”或“参考社交平台”,但这并非普遍现象。
案例分享
在政策出来之后,小编就在新生群里听说有人早上在北京顺利过签了,即将入读美国一所Top 50本科人类学专业的小a,在面签中只被问到了:学校、专业、父母信息以及为什么要去美国这些常见问题,然后很顺利的通过了。
但同时小编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网友分享的被check社媒,要求他们一遍遍讲甚至写下社媒账号。
被check社媒的几种情况
根据社交媒体与私信收集的案例,以下是可能触发社媒相关问题的高频情况:
1.在DS-160上填写了社媒账号(如填写了WeChat ID/B站用户名等)
2.曾访问或活跃于“敏感平台”(如Reddit, Twitter 等,并发表过政治相关内容)
3.简历/陈述涉及敏感实习/课题(如AI、芯片、航天、军工、能源类)
4.签证官根据外貌/话术/简历感知有“组织背景”或“包装痕迹”
5.临近大选,政治敏感性加强,签证官谨慎放行
⚠️请注意:并不是所有填写了社媒的人都会被问,也不是所有科技背景的人都会被check,一切依然取决于签证官的判断和你整体材料的逻辑性。
你需要怎么准备?
DS-160填写建议
社交媒体栏目可以不填(官方允许空着)
如果一定要填,建议使用内容干净/公开的账号,比如微博小号or微信工作号
不要用小红书/知乎/B站发敏感内容的账号去填!
社交平台自查
如果你打算填账号,或者你担心自己会被问到,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
平台 | 自查建议 |
微博 | 搜索自己账号关键词(涉及政治、历史敏感话题的言论) |
微信朋友圈 | 隐私设置为“仅半年可见”或“仅好友可见” |
B站 | 检查关注/收藏/动态内容,避免有爭議的内容 |
知乎、小红书 | 检查历史发言是否涉及不当讨论、敏感词 |
如果真的被check了怎么办?
先冷静,这不等于拒签,只是进一步核查。
通常Check的处理时间为:
学术类
Check:3-6周技术
/敏感专业Check:6-10周社交媒体
Check(若涉及):未知,但目前反馈大多在4-8周内收到结果
可以做的事:
提前预留面签时间,尽量不要卡在临出发才约
面签后每日查
CEAC状态:https://ceac.state.gov/CEAC如果超过
60天还没动静,可以尝试写邮件问情况
写在最后
今年的签证环境的确更敏感,但请不要被“恐慌情绪”带偏。
我们想提醒大家:
政策并没有彻底收紧,很多人依旧丝滑过签,诚实和清晰的表达,远比“完美包装”更重要,别被“极端案例”吓到,也别抱侥幸心理不准备。
在当前环境下,我们要做的不是躲避问题,而是掌握规律、准备好每一步,让对方感受到你是一个可信赖、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希望你顺利过签,夏天见面于大洋彼岸。
美国大学地图免费下载领取
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份极具实用价值的美国大学地图,采用高清格式与中文标注,专为美本申请者设计。地图全面覆盖美国综合性大学前100名及文理学院前70名,整合了申请人最关心的核心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最新录取率、SAT/ACT中位数、热门专业等。所有内容基于2025年最新版U.S. News排名进行权威更新,帮助用户快速掌握最新升学趋势。这份地图直观清晰、方便打印张贴,不仅是选校比对的高效工具,更是留学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强烈推荐给正在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
添加寻录申请顾问微信,发送关键词【美国大学地图】,即可无条件领取!如果已经有申请顾问好友则无需重复添加。
地图资料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