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一对一提分案例

暑假即将到来,对于计划申请海外名校的同学们来说,这是备考托福的黄金窗口期。没有学业压力的干扰,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系统性提分训练。

然而,如何才能抓住这个备考黄金期呢?

关键在于精准诊断问题、科学规划路径,并持之以恒地执行!

今年4月,一位11年级的学生D同学找到了我们,当时他的托福阅读成绩长期卡在23分,始终无法突破。但经过一个月的针对性训练,他的阅读分数从23分很快提升到28分,最终拿到了自己的目标分数!

D同学在暑假前早早结束托福的备考,从而把暑假留给了其他的备考和背景提升活动,为自己留下了充裕的准备时间。

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突破,也印证了方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我将分享这段提分历程,希望能为更多陷入瓶颈的同学提供参考。

托福学术背景

23分的瓶颈与迷茫

D同学是学校国际部的学生,英语基础中等偏上,但托福阅读成绩一直停留在23分左右。他自述“备考挺长时间了,刷了很多题,但分数像被锁死了一样,非常稳定总是错5个”。

托福备考第一次授课

第一次见面,D同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高高的个子,带着一堆的文具,很有礼貌。在上课的交流中,我发现他的优势是逻辑思维清晰,对文章结构敏感;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错题的地方大多数都是属于“读懂但是没做对”的情况,这暴露了典型问题——做题习惯不好,经常凭借印象做题,不爱回去检验,看选项也“大概差不多”就选了,这造成了他很多不该丢的分丢掉了。

另外,在交流中我还发现他比较依赖感觉做题,没有一个系统有逻辑的解题方式,因此经常出现中等难度的题目都能做对,再难一些、有陷阱的那种就容易错了。

除此之外,词汇也是一大弱项,考过几次了,但四级单词却有比较大缺口。

总结来说,第一次课之后:三大核心问题浮出水面

1. “凭感觉”做题,缺乏章法

D同学习惯通读全文后直接答题,依赖主观理解而非题目逻辑。例如,遇到“推断题”时,他常根据个人联想而非文本证据选择答案。

症结:未建立题型分类意识,忽略题干关键词和选项的对应关系。

2. 词汇缺口与长难句障碍

他的词汇量约6000,但学术词汇(如“photosynthesis”“sedimentary”)和熟词僻义(如“develop”在科学文中意为“显影”)掌握不足。

长难句分析能力较弱,遇到嵌套从句或抽象概念时容易卡顿,影响整体阅读速度。

3. 结构感未转化为答题优势

D同学能快速识别段落主旨,但不会利用文章结构预判考点。例如,对比型文章中的转折词(however, in contrast)后常出题,他却未主动标记。

粗心问题:常因忽略题干中的“NOT”“EXCEPT”等否定词而丢分。

D同学上课笔记:做题习惯调整

找到了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解决了。对于中高分数段同学来说,托福的提升不在于蛮力或者大水漫灌,而在于“巧劲儿”,也就是精准打击。

我提出几点作业要求:

第一,课后加大词汇背诵力度。
第二,凡是刷题,必须做错题分析,找到错题的原因
第三,凡事刷题,都要做结构分析,来掌握主动,分析出考点

在授课方面,我将重点放在:

👉1. 在课堂带练中固化做题流程

强调“题干优先”原则:先明确题型(事实信息/推断/修辞目的),确定答案句,最后看选项

针对他的粗心问题,要求他必须4个选项都看完,仔细比较原文和选项的意思差别

👉2. 薄弱题型专项突破

D同学的“目的题”正确率不高。通过讲解这类题型的技巧和陷阱,两周后正确率有较大提高;

👉3. 模考稳定心态

最后一周进行限时模考,训练他的抗压能力。反复强调:“即使某题不确定,也绝不纠结超过2分钟。”

D同学上课笔记:模考分析

托福备考建议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后,D同学的阅读成绩从23分跃升至28分,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结合D同学的备考经历,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暑假备考建议:

1. 诊断先行:通过他人或者自我诊断归纳高频错误类型,避免无效刷题。
2. 精读和分析:结合结构分析和题型总结,吃透比数量更重要。
3. 词汇分级记忆:频次高的四级单词先查漏补缺,再背诵托福词汇

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有共性,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也都有特性,我们只有在共性的基础之上找到自己特殊的问题,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有效提分,尽早上岸。希望更多的同学能从中受到鼓舞,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本文作者

TD整理了2016-2025年超过534场托福口语/写作真题
以及原创了所有题目的高分示范答案(附音频)
打包免费赠送
请添加TD客服微信并备注「口语写作」即可领取!


托福真题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