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写过一篇推文叫“美本申请失败一周年,我没有意难平”。在加拿大读完带Coop的五年项目后,我不久前终于本科毕业,有足够的素材来写写后续。
提前剧透,这不是一篇爽文,我并没有变得很成功,没有转学进Top20,没有申请哈耶普斯麻的研究生,也没有进大厂拿百万人民币的年薪……
但回头想想,或许历经挫折和失败,才是这一路最大的意义。
“路人甲”的留学生活
其实,从体制内的初中到国际高中,再到北美留学,我的经历不算多跌宕起伏。
说美本“全聚德”多少有点标题党,我有拿到好几所美国大学的Offer,只不过最好的只来自30名边缘徘徊的学校,距离当初的目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为从几个都不太好的Offer中做不出选择,所以我干脆调转方向来了加拿大。
看到五年Coop项目,大家应该不难猜出这所学校是滑铁卢大学。我进的是CS,关于滑铁卢的CS有不少传说,比如是科技大厂的Target School,很多人实习期间就能去湾区甚至是顶尖的量化公司,轻松把学费赚回来。
的确有人能做倒,但滑铁卢的CS一届招几百号人,甚至我的这一届因为当年COVID没算好人数,据说招了八百多人,即便在前些年北美科技行业正火热的时候,真正风光无限的也是少数人而已,而剩下的大部分人,虽然能带实习经验毕业,但也只能去加拿大本地的中小厂或工资普通的五大行等,即便六段实习干满,离赚回国际生的学费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我正属于后者,只能看看同学LinkedIn里“Incoming Intern at Meta”、“Incoming Intern at Jane Street”等的简介,而自己从未有过暗戳戳炫耀的机会。
换做是高中时期的我,应该会很羡慕嫉妒恨。我从小就挺擅长考试,因此在体制内过得顺风顺水,不用补课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中考的分数够我去上海的任何一所高中,在某一段时间里认为成功就是理所应当的。
我选择留学不是为了逃避,纯粹是在没有认清自己长处的情况下自讨苦吃(黄豆汗),美本申请的结果不好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失败,进了大学以后更是大大小小的挫折不断,因为不善于Networking,也不能说会道,我找实习面试基本上挂好多个才能过一个。
但越失败,我好像就越不在意失败。我开始意识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失败几次也真的不要紧。
找寻意义之旅
毕竟是知名的“加拿大蓝翔”,滑铁卢大学里的整体氛围比较功利,我个人感觉是找工作第一,学习第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只能往后放。单纯学习这件事,我依旧做得还行,GPA一直挺好看,但我本身对学术不感兴趣,也没有和教授多交流讨论的动力,这五年大学总体来说过得平平无奇。
有为专业课作业debug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可是学的很多知识平时用不着,到毕业时早就忘得差不多,到头来我真心觉得最有用的是几节课,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而修的水课。
其中一节关于营养,让我养成了去超市购物时仔细看包装上营养表的习惯,知道了补钙和维生素的重要性,提前开始养生;还有一节是人类学入门,教授讲得是挺枯燥,不过它介绍了各个community看似奇奇怪怪的做法和习俗,退后一步看,我们生活的社会,其实很多观念也是由大环境塑造,身为独立的个体,大概免不了会受影响,但未必要完全被裹挟;还有两节是流行音乐和电影配乐赏析课,讲师主业搞音乐,副业教课,知识面很广,讲得就像Podcast一样有趣,正好在夏天晚上,就像去看了一场电影。
它们似乎都不是那么“有用”,却似乎又很有意义。就像这几年里,我没怎么刷LeetCode,而是花了不少时间写东西,公众号推文、原创小说和同人文都有写过。虽然面试做不出编程题目的时候,会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刷点题,但是等难过地睡一觉醒来,这一念头又不见踪影。心底深处,我知道我用心去做过的事正是我想做的事,即便它不够“正确”,可能永远也没法成为我养活自己的主业。
很喜欢可汗学院的创始人今年在JHU和CMU毕业典礼上的嘉宾致辞,他有一段话说:“福布斯并没有列出地球上最幸福的500人。如果有的话,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人,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点,有朋友和家人组成的强大社群,有目标感,有创造性地表达自我的方式。他们会感到被欣赏。他们会经常欢笑,乐观向上,不会太把自己当回事。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但也有很多人的物质财富远不如我们中的大多数。所以,当你以世俗意义上的方式塑造自己时,也要投资于那些赋予你意义的东西。”
假如要我概括这五年,那么应该是动荡和失意,也是在动荡和失意中找到自己,发现曾以为天大的事并没有那么重要,而曾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远比想象中要重要得多,包括健康的身体、能排解孤独的爱好、能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朋友、相隔千万里依旧能给予我安全感的家人……
去年中秋节之际,我写过“留学四年,我最想要的是一个能长住的房间。”如今,这个愿望已经实现啦!我找到了工作,签了一间studio的一年租约,的确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情绪价值大过天嘛!
过去的我功利、看重结果,如果留在国内安稳地当“小镇做题家”,可能要到很久以后才能养成现在这种“什么事情发生都不要紧”的平和加一点摆烂的心态。
诚然,有野心并非坏事,不过我更喜欢当下的自己。
好的时代,坏的时代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动荡不断,留学生也深受负面影响。前段时间和妈妈聊天,她感叹说,去加拿大倒是做对了选择。
这话不全对,当初我是没有更好的选择,才会来加拿大,与其说是我主动选的,不如说是境遇使然,再加上曾经“是个人就能拿”的枫叶卡,现在也越来越难拿,要是留不下来,这选择是对是错还很难说,有一点倒是很清晰明了,有时成功与否,远远超出了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范围。
转眼间,我也成了老留子,看着这五年中大学申请的难度越来越大,留学的回报却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自从2021年开始,我每年都有找实习,能明显感觉到2022下半年科技行业大裁员后,就业环境就一蹶不振,岗位变少,竞争变大,再好学校的毕业生都多多少少要为找工作发愁。今年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政府幺蛾子不断,海外的学历到国内也越来越不值钱,大家好像都没了曾经的心气。
留学的中国学生这么多,总有人会非常成功,拿到身份,找到很好的工作,放到小红书上贩卖一波焦虑。但归根结底,光看这种极值并没有什么意义,平凡的留学生到底是大多数,遭遇时代黑利的代价,许是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真正得到弥补。
该怎么破局呢?我也不知道。但也许,我们没有强大到能一直成功,却足够强大到能承担时不时失败的后果,多碰几次璧也无妨。很多时候,无需把问题都归咎于自身,真的只是缺点时运而已,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渺小、一事无成,当然也别把自己想得太了不起,看待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后,就一路向前,勇敢地去面对所有好的坏的事。阻止不了的所有,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发生吧。
经历本身就是意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见证属于自己的历史。
美国大学地图免费下载领取
入学时只拿到了空气的小编表示羡慕住了!
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份极具实用价值的美国大学地图,采用高清格式与中文标注,专为美本申请者设计。地图全面覆盖美国综合性大学前100名及文理学院前70名,整合了申请人最关心的核心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最新录取率、SAT/ACT中位数、热门专业等。所有内容基于2025年最新版U.S. News排名进行权威更新,帮助用户快速掌握最新升学趋势。这份地图直观清晰、方便打印张贴,不仅是选校比对的高效工具,更是留学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强烈推荐给正在准备申请的学生和家长!
添加寻录申请顾问微信,发送关键词【美国大学地图】,即可无条件领取!如果已经有申请顾问好友则无需重复添加。
地图资料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