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顺利完成 EPQ 并助力申请的学姐,今天想和同学们聊聊 EPQ 选题那些事儿。EPQ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作为能展现学术潜力、为申请加分的重要项目,选题是关键第一步。如何把日常兴趣变成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学姐从兴趣挖掘、转化路径、可行性调研这些维度,一步步拆解~
(图源:UCAS官网)
一、兴趣挖掘:在日常里找 “学术种子”
很多同学会说 “我兴趣挺多,但不知道咋选 EPQ 课题”,其实日常兴趣里藏着超多学术线索!学姐教你从这几个方向挖:
爱好 “深挖法”:把兴趣拆成学术点
比如你喜欢看电影,别只停留在 “喜欢剧情、演员”,试着拆解:
👉艺术角度:研究 “导演风格演变 —— 以诺兰电影为例,从《追随》到《奥本海默》的叙事结构变化”,分析镜头语言、叙事节奏如何承载主题表达;
👉产业角度:像 “流媒体冲击下,独立电影发行模式的创新与困境”,结合网飞、A24 等案例,看独立电影怎么在巨头垄断里找活路;
👉文化角度:探究 “电影中的文化符号传播 —— 以日本动漫电影在欧美市场的接受度为例”,分析文化折扣、本土化改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
喜欢游戏的同学同理,从 “游戏美术风格对玩家沉浸感的影响”(艺术)、“游戏电竞产业的商业生态构建”(产业)、“《塞尔达传说》系列的神话文化溯源”(文化)切入,把爱好往学术维度延伸,课题就有了!
“痛点” 捕捉法:从生活困惑找选题
生活里遇到的 “为什么”,都是选题灵感!比如:
发现学校食堂浪费严重,延伸到 “中学生校园食物浪费的成因与干预策略研究 —— 以 XX 学校为例”;
觉得短视频刷多了注意力难集中,研究 “短视频算法对青少年注意力分散的影响机制与应对建议”;
养宠物时总担心生病,探索 “城市宠物医疗服务的供需缺口与优化路径 —— 基于 XX 城市调研” 。
这些和生活强相关的 “痛点”,自带研究价值,还容易让你保持研究热情,毕竟是自己真的关心的事儿!
学科关联法:用兴趣给学科 “加料”
如果你已经有想申请的专业方向,用兴趣和学科做交叉!比如:
想申经济专业,又喜欢追星,研究 “粉丝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 —— 以爱豆团体的周边营销为例”,分析 IP 变现、粉丝消费心理;
目标是环境科学,爱好种花,做 “家庭园艺对城市微气候调节的作用研究 —— 以阳台种植为例”,测测不同植物蒸腾作用、碳汇效果;
申请心理学,爱听播客,探究 “知识类播客对听众认知提升的影响研究 —— 以《忽左忽右》为例”,用访谈、问卷分析学习效果 。
把兴趣和目标学科结合,既展现学科热情,又让课题有专业深度,申请时超加分!
(图源:忽左忽右电台截图)
二、转化路径:把兴趣变成学术课题的 “三步曲”
找到兴趣点只是开始,怎么转化成规范的学术课题?学姐总结了 “兴趣 — 问题 — 课题” 的转化逻辑:
第一步:把兴趣具象成 “研究问题”
比如你喜欢 “汉服”,别直接说 “研究汉服”,太宽泛!要拆解成具体问题:
👉文化传播方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汉服文化传播的效果与策略 —— 以 Instagram 汉服博主为例”,聚焦传播渠道、受众反馈;
👉设计美学方向:“明代襦裙与唐代襦裙的服饰美学差异及成因分析”,从形制、纹样、色彩对比文化背景;
👉产业经济方向:“汉服租赁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与风险研究 —— 以成都汉服体验馆为例”,调研成本、客群、竞争态势 。
用 “问题” 框定研究范围,课题才会有清晰边界,避免越做越散。
(图源:Britannica官网)
第二步:给问题加 “学术视角”
有了具体问题,还要用学术方法 “包装”。比如研究 “校园咖啡消费”,别只写 “大家喜欢喝啥”,加入理论工具:
👉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 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中学生校园咖啡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研究”,测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作用;
👉用 “社会学理论” 切入:“校园咖啡社交空间的建构与青年亚文化传播 —— 以 XX 中学咖啡角为例”,看消费场景如何成为社交、文化表达载体;
👉用 “经济学模型” 测算:“校园咖啡定价的成本加成模型优化研究 —— 考虑学生消费能力与市场竞争”,设计合理定价策略 。
学术理论能让你的研究从 “描述现象” 升级到 “解释规律”,体现学术思维!
第三步:打磨课题的 “学术表达”
最后,把问题转化成规范的 EPQ 课题名称,注意这几点:
👉清晰简洁:别搞晦涩标题,比如 “从《原神》角色设计看东方美学海外传播的符号化策略”,比 “论游戏美术的跨文化传播” 清楚;
👉包含变量 / 对象 / 方法:“中学生线上学习中注意力分散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实验 ——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变量(注意力分散)、对象(中学生)、方法(眼动追踪)都明确;
👉体现创新性:加入 “新视角 / 新方法”,比如 “AI 生成技术对平面设计行业的冲击与设计师角色转型研究 —— 对比传统与 AI 设计 workflow”,突出研究价值 。
好的课题名称,是让评审第一眼就知道 “你要研究啥、咋研究”,直接提升印象分!
三、可行性调研:确保课题 “能落地” 的关键
选课题不能只靠热情,得调研 “能不能做”。学姐分享几个可行性判断维度:
“资料获取” 可行性:有没有足够参考文献
👉学术文献:用 Google Scholar、知网(中文课题)、JSTOR 等数据库,搜关键词看研究基础。比如做 “AI 辅助写作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搜 “AI 写作 教育影响”,看有没有相关论文、实证研究,确保不是 “无米之炊”;
👉一手资料:如果需要访谈、问卷,得提前想 “找谁做”。研究 “老年群体短视频使用行为”,能不能联系社区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研究 “电竞职业选手心理压力”,有没有渠道接触俱乐部、选手? 资料获取难度太大,课题很可能卡壳,提前调研好资源!
“研究方法” 可行性:你能不能驾驭
👉实证研究:要做实验、数据分析,得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比如 “植物补光灯对多肉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得会设计对照组、测生长指标(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 ),还要处理数据;
👉质性研究:做访谈、案例分析,得掌握访谈提纲设计、编码分析方法。研究 “独立书店的文化在地性”,要会从访谈录音里提炼主题,分析案例共性与差异;
👉混合方法:结合实证和质性,难度更高,但也更有深度。比如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手作的电商转型路径 —— 以 XX 苗绣为例”,既做市场数据统计,又访谈传承人、电商运营者 。 选自己能操作的方法,别贪大求全,确保研究能推进。
“时间 & 资源” 可行性:和现实适配吗
👉时间:EPQ 研究周期一般几个月,得规划好阶段。研究 “长篇小说创作”(文学类 EPQ ),要算好大纲撰写、章节写作、修改打磨的时间,别拖到 deadline ;
👉资源:做 “太空农业种植技术调研”,有没有渠道联系农业科研机构、获取专业资料?研究 “古典音乐演出市场”,能不能拿到剧院票房数据、采访演出经纪人? 资源够不着,课题就成了空想,得结合自己能调动的资源选方向。
四、创新性打磨:让课题 “脱颖而出” 的细节
EPQ 课题要有研究价值,“创新性” 很重要。怎么让你的课题区别于已有研究?学姐有这些技巧:
“微创新”:在细分领域找空白
别想着颠覆学科,从细分方向突破!比如研究 “青少年阅读”,已有很多 “数字化阅读影响” 的研究,你可以做:
👉群体细分:“留守青少年数字化阅读的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研究 —— 以 XX 县为例”,聚焦特殊群体;
👉媒介细分:“音频书对视障青少年阅读体验的影响及优化建议”,关注小众媒介;
👉方法细分:“眼动追踪技术在青少年纸质书阅读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用新方法切入 。 瞄准大领域里的 “小空白”,你的研究就有了独特价值。
“跨学科”:打破学科边界找灵感
学科交叉处往往有创新点!比如:
👉结合 “计算机科学 + 艺术”:“生成对抗网络(GAN)在数字艺术创作中的风格迁移应用研究”,用 AI 技术做艺术创新;
👉融合 “生物学 + 设计”:“基于生物拟态原理的建筑表皮隔热设计研究 —— 以沙漠植物为例”,把生物特性用在建筑领域;
👉联动 “社会学 +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对城市新移民文化适应的影响机制研究 —— 以抖音内容推送为例”,分析技术对群体融入的作用 。 跨学科视角能让课题跳出传统框架,展现你的学术拓展能力。
“在地化”:结合本土特色做研究
国际生可以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做 “在地化” 创新!比如:
华裔同学研究 “海外中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 —— 以伦敦中文学校为例”,结合海外华人教育场景;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做 “英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展陈叙事研究 ——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分析文化传播的海外呈现;
关注家乡发展,做 “东南亚留学生对中国城市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 以上海为例”,探讨跨文化互动 。 本土特色 + 个人经历,让课题既有独特性,又容易深入,还能体现你的文化视野。
五、避坑指南:这些选题 “雷区” 别踩
最后,学姐提醒几个选题容易掉的 “坑”,帮你绕开弯路:
“假大空” 课题:看起来厉害,实际做不了
比如 “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趋势”,范围大到没边,资料浩如烟海,根本没法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全面影响”,涉及经济、伦理、法律多个领域,几个月研究周期根本覆盖不了。选题要 “小而精”,聚焦具体问题,才能做出深度。
“纯复刻” 课题:别人做过,没有新意
别直接照搬已有的研究,比如 “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这类课题太泛滥,评审看了没新鲜感。要找 “新角度”,比如 “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 以浙江义乌小商品企业为例”,加入地域、行业细分,就有了创新点。
(图源:百度百科世界卫生组织官号截图)
“脱离实际” 课题:研究方法不切实际
比如 “用粒子对撞机研究微观世界”,作为中学生根本没条件做;“调查全球 100 个国家的环保政策”,数据收集难度大到不可能完成。选题要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确保 “踮踮脚够得着”,别好高骛远。
“兴趣透支” 课题:一开始喜欢,做着做着就烦了
有些兴趣乍一看很有吸引力,但深入研究才发现 “不是真热爱”。比如喜欢 “美妆”,但研究 “化妆品成分的毒理学分析”,要啃大量化学、医学文献,可能很快就觉得枯燥。选课题前,试着做个 “预研究”:找几篇相关论文读一读,做个简单的调研计划,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避免中途 “热情熄火”。
同学们,EPQ不止是为了申请加分,更是让你提前体验 “做研究” 的过程 —— 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能力,不管对申请还是未来学习,都超有价值!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的 “研究宝藏”,把兴趣变成闪闪发光的学术成果,期待你们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学术目标!
EPQ备考资料免费下载领取
为了满足同学们学习EPQ项目的需求,TD也推出了EPQ项目的课程,想要详细了解EPQ课程的同学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马甲微信进行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