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考试一结束,噩梦开始了~

“完了完了,我凉了……”

小编还记得 7 月初 IB 大考出分的那一天,不少同学在朋友圈里刷屏:

有人开心地晒出 45 分满分截图;
也有人在哭诉自己比预估分差了 4-5 分;
更有人直接慌到爆:“我的UCL offer 要没了,我该怎么办?”

这种场景几乎年年都在上演。

IB 学生在两年课程里,最怕的不是 IA 写不完,不是 EE 崩盘,而是 大考分数比预估低。因为一旦分数不够,就可能触发“毁约”机制:你原本拿到的梦校 offer,会在一夜之间被撤回。

在全球 IB 考生中,这绝不是个例。根据 IBO 的统计,全球 IB 学生大考的实际分数往往比预估分低 1–3 分。换句话说,大考“掉分”是常态,而 offer 被收回的惨剧也真实发生过。

在2025Fall开学季,小编就带你聊聊~

IB 预估分和大考分到底怎么影响大学录取?

美国、英国、香港、加拿大等不同地区的大学,对这件事态度有什么不同?

真实案例:有同学分数掉了 3 分就被卡掉,有人却奇迹保住了 offer。

如何提前预防被撤回?万一真的被撤,该怎么办?

这是一篇“保命指南”。如果你正走在 IB 的路上,请耐心读完哦。

一.IB体系科普:预估分、大考分与 Offer 的关系

很多人对 IB 的流程并不清楚,导致等到出分的时候,才后知后觉。我们先来捋一遍:

💡1. 什么是IB 预估分(Predicted Grade)?

由老师给出:一般在 DP 第二年(12 年级)11 月前后,老师会根据平时测验、IA 表现、课堂态度来预测你最终可能拿到的成绩。

接影响申请:无论申请美本还是英本,申请季都是在你大考成绩出来之前。招生官只能参考你的 预估分来判断你是否“够格”。

普遍比大考高:因为老师大多希望帮学生冲一冲大学,所以预估分往往偏高,甚至比真实水平高出 2–3 分。

💡2. 什么是IB 大考分(Final Grade)?

全球统一考试:每年 5 月或 11 月举行,由 IBO 官方出卷、全球阅卷。

决定性成绩:这是你申请大学后,最终提交的成绩单。大学会根据它来决定是否兑现 offer。

无法商量:和平时不同,大考成绩几乎没有“情面”,全球统分,公正严苛。

💡3. Offer与两者的关系

英本/港本:Offer 明确写着“你需要达到 XXX 分”,比如 38 分(含 HL 666)。一旦大考分数不到位,学校有权收回 offer。

美本/加本:多数情况下,offer 不是“有条件”的,但学校依然会看你的 final 成绩。如果分数比预估低太多,尤其低于录取平均水平,可能会触发“review”甚至被撤。

总结一句话:

申请时靠预估分拿 offer;
入学时靠大考分保 offer。

这也就是为什么 IB 学生常常开玩笑说:“我的人生在2025年 7 月 6 日(出分日)决定了。”

二.各国大学对 IB 大考与预估分的态度

1. 英国:最严格,也是最透明

英国 UCAS 系统下的大学,几乎都是 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

例子:UCL 可能给你一个 offer:要求 39 分,HL 666。

如果你考到了 40 分:稳稳入学。
如果你考了 38 分:学校可能看心情,个别情况会放宽。
如果你考了 36 分:基本无望,offer 会被直接收回。

所以在英国,IB 大考的分数几乎就是“生死线”。

2. 美国:看整体,但也会“秋后算账”

美国的大学录取是 Holistic Review(整体评估)。

Offer 发出时,主要参考预估分、活动、文书。
大考出分后,如果你的 IB final 分比预估低 5 分+,学校可能会警告甚至撤回 offer。
尤其是顶尖藤校/Top 20和公立大学例如UCB,对“学术诚信”看得很重。学校可能觉得老师的预估和你最终成绩差距太大,是你在“虚报能力”。

不过好消息是,美国学校通常 没有明确的最低要求,很多时候掉分也能保住。

3. 香港:介于英美之间

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等学校,采用的是“准英制”,大多会给条件 offer,比如“38 分以上”。

如果差 1 分,学校有可能酌情录取。
但如果差距大,比如要求 38 你考 34,那大概率无了。

因为香港 IB 生比例很高,竞争激烈,学校往往不缺分数更高的学生。

4. 加拿大:相对港本和英本更人性化

加拿大大学通常申请时看 11 年级成绩+预估分,录取时也会看 final IB 成绩,但相对宽松。

大部分学校只要求你不要“大幅掉分”,比如从预估 41 掉到 final 28,那一定危险。

但如果预估 40,final 出来 36(一般控制在5分分差内的情况下),很多时候 offer 依然保留。

综上~

国、香港:死卡 final 分数。

美国:比较宽容,看差距和整体。

加拿大:相对宽容。

三.案例分析:三个真实故事

案例 1:美本申请——差 4 分,Offer 惊险保住

小 H,预估分 43,申请到了 NYU(纽约大学)的录取。
大考出来,final 只有 39。
他当时几乎崩溃,以为 NYU 会直接 revoke。
但 NYU 发了一封邮件,要求他解释为什么掉分这么多。
小 H 提交了老师的推荐信,说明自己在 IA 部分表现很好,只是考试时状态不好。
最终,NYU 依然允许他入学。

👉美本并非严格卡线,但差距太大时需要积极沟通。

案例 2:港本申请——差 2 分,直接没收

小 K,目标是港大医学院。
预估分 42,拿到 conditional offer:要求 40 分(HL 766)。
结果大考 final 只有 38。
港大直接发邮件通知:offer 失效,无法入学。
小 K 后来只能选择保底的澳洲大学,遗憾很大。

👉港本竞争激烈,IB 分数几乎就是唯一标准。

案例 3:英本申请——掉分保底被收

小 T,申请到了 LSE,要求 38 分(含 HL 666)。
预估分 41,结果 final 只有 35。
LSE 毫不犹豫收回 offer。
她的保底学校是 Queen Mary(要求 32),于是只能去保底。

👉英本就是“你考多少就去哪”,基本没有商量余地。

四、如何预防被撤回?

不要虚高预估分

很多同学觉得预估分越高越好,但其实:

预估分太虚高,申请时能拿到 offer;

可大考掉得太多,就容易被撤回。

所以小编建议和老师沟通,给一个“稍微乐观但不离谱”的预估分~~~

大考前做好真题演练

IB 大考的出题套路和课堂测试差别很大。刷 past paper,熟悉评分标准,比什么都重要。

保证 IA、EE、TOK 稳定发挥

IA 占比高,能拉分。很多同学大考掉分,但靠 IA 和 EE 把整体成绩保住。

准备好心理预期

永远要准备“Plan B”。申请时选好保底学校,不要只赌最顶尖。

五.如果真的被撤了怎么办?

第一时间沟通

美本:写邮件解释,提交额外推荐信,争取保住。

英本/港本:打电话 admissions office,有时差 1 分还能 appeal。

启用保底学校

UCAS 体系有 firm choice 和 insurance choice。保底能救命。

考虑 Gap Year 重考

很多学生会选择 11 月或下一年 5 月再考一次 IB,分数上去了还能重新申请。

转换申请路线

如果英国 offer 没了,可以转向澳洲、加拿大、荷兰等接受晚申请的国家。

六.小总结

IB 大考 vs 预估分,是所有 IB 学生心里的一道坎。

有人凭借稳定发挥,顺利兑现 offer;

也有人因为差了 1–2 分,梦校说再见。

但小编想告诉大家:Offer 被收回≠世界末日。

你依然可以选择 appeal、gap year、保底学校,甚至转申请其他地区。

大考分数≠你全部的价值。

IB 是严苛的体系,但大学录取、人生发展,还有更多维度。

最后送给还在焦虑的小伙伴们:预估分只是开始,大考分不是终点。

重要的是,在这两年的 IB 旅程里,你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调整心态。

不管结果如何,你的努力,都已经是一份最珍贵的财富。

IB真题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为了帮助广大的IBer充分学习与备考,TD为大家准备了IB备考资料合集,想要获得相关备考资料的同学,可以添加下方小马甲微信并回复关键词【IB】即可加入IB备考资料交流群,与各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进步,并领取所需科目的备考干货资料~

IB真题备考资料免费领取